极目新闻客户端

学生佳作丨读李白

极目新闻 2024-07-29 12:06:39 阅读量:

读李白

□湖北省通城县第一中学高三(28)班 李杨帆

有人问:李白流传千古的浪漫,究竟是向晚烛灯下的一蛊陈酿,醇厚悠长;是浩渺星河里的一捧月光,清明寥远;还是浩荡春风中的一袖花香,沁人心房?

我答:非也。他的浪漫,是历经苦难后的初心未变,千金不换。

岁月悠悠而逝,李白留给后人的,似乎只剩下了一个悠远的背影。人们不知他的苦难,只忆起他的浪漫,却未曾了解他的浪漫;人们忘了他的孤独失意,只谈他的纵酒长歌,却不知酒中到底酿了多少眼泪;人们不知他的彷徨无奈,只笑他躲在酒肆买醉,却很难感受到他对生活深沉的失望。犹如李白自己所言:“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?”

少时的李白不愧于天才之名。“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”,25岁,李白走出大匡山,来到渝州拜见刺史李邕,奈何李邕的心胸容不下李白的高傲,他压根就没没理李白。李白留下一首《上李邕》,“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”这是李白当时心境最好的写照。李白有着游子的灵魂,仙人的风骨,司马承祯称其“仙风道骨,可与神游八极之表”。然而,这并不能为他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。年轻的李白入仕无门,四处漂泊,在扬州散金三十万,令他陷入了生活的窘境。后来,李白听闻玉真公主在终南山,便呈上《玉真仙人词》求见公主,一腔热情却在暴雨中迷失了方向,李白疯了一样,四处干谒,却没有一人愿意见他。

很多人对李白的刻板印象便是狂到被天庭贬谪的仙人,便是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的海上钓鳌客,他的一生,便只有泰山的“天门一长啸,万里清风来”,只有黄鹤楼的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,只有不拘于功名和礼教的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”。他游历时迈出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不快,他吟咏时写下的每一句都粉饰着内心的失落。不为人知的是,谪仙要的是济世安民,钓鳌客的饵是“奸佞小人”,他“黄金白璧买歌笑,一醉累月轻王侯”,也是因为对官场深沉的失望,在无穷的等待中,他情绪低落,又心有不甘,借酒消愁又翘首以盼,就这样赏了十几年的花开花落。他游历时迈出的每一步都印证着不快,他吟诵时写下的每一句都粉饰着内心的失落。

等待终是有了结果。公元742年,李白42岁,被举荐入京为官。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李白入京前留下了这首《南陵别儿童入京》给孩子,无需多言,足见其欢。奈何翰林待诏的职位,只是对他诗才的看重,他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志,在皇帝眼中不值一钱。两年后,李白被赐金放还。后来,李白入了道门,四处游历,而国家的现状再次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心。在《远别离》等诗作中,李白多次发表了他对时事的看法,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不安。

安史之乱”爆发,永王以复兴大业之名请55岁的李白入其幕府。后永王兵败,李白下狱,遭流放。57岁,天下大赦,李白顺江东下。61岁,李白又一次想要为国效力,参与平叛,终因病折返,一年后病重,于病榻上写下《临路歌》:

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

馀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石袂。

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?

这是李白一生中最后的注脚,也是最初的注脚,李白依旧把自己比作大鹏,叹一声壮志未酬悲其才华未尽其用,此时的大鹏虽已摧折,其遗风仍可激荡万世,文采可愧千年骚客。

李白的一生是一首酣畅淋漓的长诗,集才华,叛逆,浪漫和永不言弃的乐观于一身,一生怀揣梦想却失意于官场,唯我独尊,不服就杠。他一生结交知心朋友,游历山川河流,饮尽琼浆仙酿,敢论爱恨情仇。曾穷困潦倒,负剑远游,颓废醉酒,但他从未陨落,为齐家治国平天下,他曾藐视权威,也曾为理想低头。

虽狂到与天比肩,也浪漫得倾倒众生。至死是少年,从未改变。

或许这才是最好的李白,生是盛唐人,死亦盛唐魂,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

大唐少了李白,便少了气吞八荒的万丈豪情;中华少了李白,便失了流传千古的浪漫不羁。

点评:作者笔法老道,以“李白的浪漫”这个角度为切入口,梳理李白一生,试图读懂李白,理解李白。角度新颖,评价中肯;叙议结合,文采斐然。

责任编辑:周静文